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

[日常] 現象觀察-才藝課的家長衝擊

孩子漸漸大了,還沒有上小班。沒有手足的情況下,開始找一些幼幼課程試上,為的不是學會什麼技能,更不是怕輸在起跑點而是讓他學習團體及與其它小朋友相處的練習。每次與之相處,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我,都是一種衝擊。不同的家教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代表,反映著道不同不相為謀。在曲艾玲的親子書(註1)裡提過一個論點,讓我恍然大悟。她寫著:
要找價值觀一致的家長交朋友
目的是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大人是一致的,才不會有xx的媽媽才不是這樣子的呢!這樣子的說法出現。
不僅會混淆孩子的判斷,更麻煩的是大人還會一直受到挑釁。
本篇文章描述最近帶孩子去外面走跳以來,覺得奇皅的觀察。


情況:帶孩子上幼兒美術課,上到一半的時候,A媽媽帶著姐姐與弟弟突然進了教室。A媽:老師,我記錯課堂時間了,早到了,所以在這裡等這班下課,我們上下一班的課。說完,姐姐弟弟就拿出了玩具,灑了滿地。所有上課的孩子眼睛都亮了,沒有人願意聽老師說話,手邊所有動作都停了下來,盯著玩具瞧。最後就變成了A姐跟A弟玩具炫耀的大會,只能看不能摸,耗到時間下課。


停看聽想想:
1.  如果是該班上課生,因遲到進教室,還算合理。但下堂課的學生,在課程一半進入,中斷上課節奏不說,還拿出自己的玩具,家長一副「我們沒有防礙大家,只是在旁邊自己玩玩具...」的理直氣壯,這樣的狀況恰當嗎?
2.  玩具明明不願意分享,卻拿出來現寶,當玩具被搶走,甚至被拿去玩的時候,該覺得委屈嗎?
3.  A媽寧可要進教室,而不願在外面等的原因是為了什麼?
4.  老師都不用出來管秩序的嗎?
5.  家長能做什麼?


我的看法與做法:
1..  請大家想像醫病的診療等待。假設你正在看診,而下一個燈號的患者已經等不及了,或外面沒有位置坐,反正就是有理由,他想進診間。然後跟護理師說:「我就坐在這裡等,別介意,你們聊」你,願意嗎?!當病人有隱私權的時候,付學費的孩子們當然也有受教權。任何時候,討論不被打擾是一種基本禮貌。假使我們希望孩子學會「尊重」身邊的人事物,那麼嘴上說說就永遠不及身教的耳濡目染。

2.. 小孩對玩具很難有抵抗力,那樣的新鮮與新奇,真的太招眼。玩具的所有權屬於自己,理當可以炫耀或揮霍,別人的侵犯當然是一種過錯。然而從人性來說,過度的招搖就會引來他人的覬覦。試想剛從銀行提領了些錢,你會整疊收進包裏,還是拿在手上顯擺?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物品,本身就是一種得意的爽度,而張揚所要承擔的隱性風險就是被搶奪的樂極生悲。在教室拿出玩具上課,而沒有任何人制止,這是讓我覺得倒吸一口氣的地方。

3.. 在外面沒有冷氣,教室有冷氣阿,可以吹冷氣,孩子也可以先看別的同學在做些什麼,而我也可以順便放空滑滑手機。這大概就是A媽的立場。然而這個立場裡面,只有自己。

4..如果老師能有guts跟口袋的金錢對著幹,那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。畢竟老師開課,負責是孩子的創意與想像,課程裡面並沒有包含品格。每個家長就是顧客,得罪了一個就等於是商譽的減分。期待老師管事的家長,等於把品格的教養外包。因此我並不會責怪老師沒有阻止這種荒唐。

5.. 老實說,我當下沒有做出任何反應,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遇見A媽。如果往後的課程,常常發現她做這樣子的事,我應該會開口請他去外面等,又或者孩子上課,請把玩具收起來。任何一個老師上課,通常不會允許孩子公然藐視自己,只為跟玩具培養感情。相信我的立場是站的住腳。但是這樣實在太麻煩了,所以最後做了更麻煩的事。把老師請來社區,自己當班媽,為了維護孩子的上課品質,還特別制定了公約(註2)。與其期待別人解決,不如主動出擊吧!


    註1.曲艾玲-曲艾玲的A咖育兒魔法書
    註2.圖為當社區班媽時製作的上課規章,顧及隱私,截取部份供範例。



    原文始於:2017/11/30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

    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