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

[心路] 媽媽的情緒修煉


Hi,大家這週過的好嗎?夏天的腳步近了,黏膩的汗,伴隨升高的溫度,動不動的躁熱常常讓人吼叫不耐,情緒失控。今天想分享的是最近和小犬相處的日常,這個方法我覺得不管是對小犬,還是對其它的孩子,都蠻有效的,提供給大家試試看!


楔子:
孩子班上的老師向我反應:「犬犬他最近很愛在班上尖叫。我知道他在學xx,但是目前這一點我們採忽略,避免變向增強行為」。聽完,我很疑惑。老師說的那個孩子真的是我的小孩嗎?

再問老師,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尖叫?得到的結論是「不合意」,也就是孩子的自我很中心。那接著要把問題推的更深一層,為什麼老師說的事情,在家裡沒有看到?當然可以考慮:
1 孩子社會參照很好,所以罩子放得亮
2 孩子很壓抑,他沒有辦法做自己,所以選擇性的把面目分對象展示。
想當然,一定不會是1,母親的直覺告訴我,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!

對我來說,這是一記警鐘,敲的又急又響。意謂孩子在我的面前,選擇的是遮掩,而不是放鬆。也就是沒有足夠的安全感,沒有足夠被接納的信心。我真的是又羞又愧,孩子小小的身驅裡面一定也忍的很辛苦吧?比起讓孩子願意說真話或是說出來,首要把標準降的更低,只要孩子願意對我發脾氣,願意對我大叫,「讓學校的的行為跟家裡同步」,就夠了。唯有孩子的安全感充裕,才能奠定親子關係的基底,要是這中間有部份是隱藏而看不見的灰色地帶,就表示孩子沒有把握這件事能被父母接納與信任。




一、情緒修煉4步驟
不管發生什麼事,孩子選擇的方式,即便是哭鬧,都是為了跟大人溝通,有時候那個方式甚至會激怒大人,讓人覺得不舒服與厭煩。所以「哭鬧」這件事情,並不是無所謂,而是背後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必需去探究的。如果沒有辦法跟孩子處在同一條頻率,剩下的就只能表面抱怨,這個孩子很難帶。



1 情緒抽離
忍住不要被激怒是最難的!代表要跟直覺背道而馳。
孩子有狀況的時候,常常伴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,例如:耍賴、哭鬧。大人看到這些表面的行為,可能因長期累積、心理壓力而不自覺的翻舊帳,接著再把怒氣轉嫁到孩子身上,導致雙方都痛苦。孩子想被理解的心吃了閉門羹,而大人更是委屈,誰來平撫滿溢的無奈。

我自己當初在這一步掙扎很久。因為情緒來的時候,如果能直接還擊,直接回嘴,直接反抗,雖然不一定會贏,但肯定不會內傷。也就是把「自我」放在前面的時候,情緒會趨使自己的「不理性」做主。不理性就是心情會比較爽,但是攤子可能不好收。

抽離是需要練習的!當孩子斷線的情況下,請立刻「換位思考」如果現在是我斷線了,我想被怎麼對待?我希望別人為我做什麼?再來,當下請把這個孩子當作是別人家的孩子。華人的社會,自己人總是忘了客氣,但是對外人卻永遠多了一份寬容,我認為這是畸形的。



2 就是論事
這麼做為的是能更客觀的面對孩子。
在這裡,有2件事要做:
2-1 情緒覺察
2-2 敘述經過
孩子發生事情的當下,先幫助孩子定義情緒。例: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、你好像很難過、你有點不高興了。再來把事情發生的始末,簡略的概述。如果你的點沒有擊中孩子的心,孩子其實會補述的,因為每個人都想被理解,即使是幼小的孩子,更是在乎這一塊阿!



3 後果承擔
當孩子做某一件事,你已經給予忠告,而孩子卻一意孤行時,避免數落:「早就跟你講過,你就是不聽」。這句話隱喻著說的人是站在比較高的位置,俯看一個位階低的人,而且沒有幫助。唯一能做的是管好嘴巴,讓孩子用身體去記得經驗。闖禍時,最需要的是怎麼解決問題,至於道德的理虧,其實孩子都清楚。
(x) 就跟你講過了阿!你就不聽阿!
(o) 剛剛有提醒你了,現在你打算怎麼辦?
試著把狀況丟給孩子,讓他腦力激盪!



4 提供選擇
面對錯誤,責任歸屬一直是最多餘的撇清。人生的路,不是每件事情都會也都要有人負責。已經發生的事,沒有辦法重來,可以努力的是怎麼停損,把傷害降到最低。當孩子想不出解套的方法時,可以給予選項讓孩子選擇,也就把你希望的方向,限縮在選項裡,同時讓孩子可以對自己作主。因為是自己選擇的,所以執行時,會比較甘願。

二、範例說明
事件:
孩子沒有辦法在學校午睡,不管多累,就是不睡。而每次接孩子放學時,一聽到老師的回報,火就上來,覺得好生氣!為什麼不睡覺?明明就需要睡眠阿!

對孩子的影響:
上早療沒精神,學習打折,邊騎車邊睡,品質又差。

對媽媽的影響:
生氣的背後是焦慮。這麼努力帶你上早療,到底算什麼?浪費錢又浪費時間,沒有成效還兼扯後腿。騎車晃來晃去怎麼行?!

Before:
你今天又沒有睡午覺了,等一下不準吃點心 (威脅)
你今天又沒有睡午覺了,等一下回家要罰站 (處罰)
有本事不睡覺,坐車就不準打瞌睡!(責罵)
這些方式行不通,就表示方法不對!更不會因為堅持到底而有餘地轉寰,所以能做的就是改變策略,繼續找答案!

After:
你看起來很疲倦 (情緒覺察),
是因為沒有睡午覺造成的(陳述事實)。
我很擔心你(用關心代替生氣)
因為沒有睡覺,等一下坐車可能會摔下來 ,我好怕!(擔心)
如果你有睡覺,這些事情就能避免了!(正確的方式)
而且睡午覺,精神好,老師開心,放學還有點心吃(正增強好處)。

後序:
這件事困擾了我快半年,直到找到這個方法,修正自己的態度。過程最辛苦的莫過於跟情緒拔河!也就是挑戰舊有的舒適,並植入新的程序來取代原本的習慣。一開始,孩子簡直不敢相信,照理說免不了挨一頓罵,心想那隻噴火龍,居然不爆氣,反而還一臉普薩?一定是假的啦!孩子還測試我2天,確定我是真的心平氣和,不是影帝上身。就在第3天,孩子在校午睡成功,簡直神蹟降臨!

三、閒話家常

本張圖片截取自台劇-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。
這幕讓我特別有感。

「他/她平常很乖的,我們家的小孩不可能會做這種事啦!」
這句話等同於家庭教育的失敗。身為父母,沒有人想被孩子厭棄。但又為什麼關心常常換來敷衍與逃避?為什麼真心這麼難以靠近?在我看來,父母的成功不取決於孩子的傑出或是優秀,而是在於孩子不怕犯錯,願意相信不管做了什麼,都有永遠能被接納的自信。也就是當孩子出了包,願意找父母商量,願意說實話,願意信任,才算的上合格!如果出了事卻不願找父母幫忙,代表孩子對父母的失望與不期不待。諷刺的是雖有血緣卻顯得陌生背離。

延伸思考-「說謊」。
說謊意謂著與事實不符。而不能說的真話是不是表示真相令人難以承受?為了避免承接責任,會不會說個謊反而能趨吉避凶?!如此一來,說謊就成為一種慣性的護身符了。

情緒障礙一直是特殊生的罩門,特別是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。因為孩子的狀況,我時常坐著時光機去檢視自己的童年,快樂與難過常常混合著傷痛,我長大了,但卻有一道隱形的距離橫跨與父母之間的兩極。當一個父母並不容易,而現在我能做的就是一點一滴的存下愛,把孩子心底的撲滿,存好存滿。

以上為本週的分享,希望你也能花時間檢視自己愛孩子的習慣,讓我們一起變成更好的人,讓社會充滿溫暖!這禮拜的文字比較多,謝謝你花時間理解我的想法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