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

[心路] 分享的組成原素


HI, 大家這週過的好嗎?終於來到最終章-分享的組成原素。這系列的文章有著慘慘的點閱率,即使不討好還是要寫,因為這是我堅信的價值觀,不為了取悅而作!

一、寫在前頭
我認為分享不是一蹴可幾的行為,它只是一個統稱的結果。例如調酒-血腥瑪麗,裡面有番茄汁、伏特加、糖漿、檸檬汁、胡椒粉....,單一的原素,並不能稱之為調酒,而是組合這些不同的材料,透過比例才能稱之為血腥瑪麗。

分享就好比調酒,一昧的要孩子們分享,如同要他們飲一杯酒。孩子可能會吐會醉,卻不明白為什麼會微醺。倘若他們明白成份,瞭解材料的特性,那麼就不只是喝,反而更能去品嚐。即使最後的結果都是喝(分享),莽撞與理解的差異,就能產生不同的認知與觀感。

二、玩具分享日的看法
孩子這學期的班上多了「玩具分享日」的規定,內容是每星期一,孩子都可以帶自己的玩具去跟同學交換,沒有帶的人就不能參與玩具日的活動。為了團體的管教與公平,老師主張了
1 有帶玩具的人才可以參與活動
2 交換=分享
聽完總覺得哪裡癢,但我相信這是老師思考後,折衷的方案。
你應該發現盲點了,為什麼沒有帶玩具的人不能參與分享?而分享不是一種意願行為嗎?讓我們想想老師制定的原因,也許就能理解為什麼規定是這樣來的。

1 沒有帶玩具的人如果每次都沒有帶,那就是單方面的接受對方的善意,而忽略了互惠。而分享其中一個原素就是要互相。因此在這個活動上,老師首重的就是互相的層面。

2 交換意即就是把手中有的交出去,再從對方的手裡拿一個回來。如此雙方的手都不會是空的,而如果沒有帶物品的人,想跟別人分享,意謂著手上拿著對方的玩具,而對方卻沒有玩具可以玩,也就形成一個人有得玩,一個人看別人玩的尷尬局面。

一定也有人會帶2個以上的玩具,就算一個分給別人,自己也不會落得手空的下場。但因為這是團體生活,光是處理孩子的紛爭就夠耗費精力,這麼選擇或許是最好的結果。

三、分享的原素
我剛好每個月都有2-3次的機會入班講故事,藉由老師們新制,搭著順風車,跟孩子聊聊分享的意義。


1 合作
會選這個關鍵字的原因,是設定雙方的關係從淡轉深,在不夠認識一個人的時候,合作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。並不是一開始就與之深入,可能是指派,可能是任務,可能是順便,更可能是被動。不管一開始的關係是什麼,透過合作就有機會重新認識一個人!隨著交集的次數變多,信任的廣度就加深友誼的深度。先有一份交情,再談分享就容易的多。

這個主題,我選了「南瓜湯」。
透過合作,每個人貢獻一己之力,完成好喝的湯,即使之後有人提議異動任務的分配,有了先前成功的經驗,妥協的程度會拉高。而我想告訴孩子的是,雖然分享首重意願,但如果沒有關係的加成,將會拉低分享的意願。如果想跟一個人建立關係,合作是一條讓別人重新認識自己的途徑!


2 互相
互相更具體的延伸是互惠。也就是你幫我,我幫你,有來有往,拉近距離。這種關係就是成人世界的"人情"。知恩圖報,禮尚往來,講的都是互相這件事!雖說付出不是一定要有回報,但如果對方每次不報,心裡也是會受傷。感覺對方把自己當免洗筷,並不珍惜。當關係一旦停損,就算再怎麼修補,都有前科隱約提醒你,不要太認真。分享就是這樣,如果每次只有收受,卻沒有相對的付出,就好像一直佔人便宜,恐怕再好的人都會開始保持距離。

這個主題,我選了「獅子與老鼠」。
訴求就是互相,出來混總是要還!也就是受了別人幫忙,不管這個忙大或小,都要記得這份人情,在適時的時候,給予對方回應。別人就算不奢望回報,但收到的時候,還是會感激,下一次的相處,會更願意付出。分享有很多時候,不見得自己當下是能馬上回饋的,很多時候,可能是受惠。但要記得這份付出,等到有機會,換自己掏出真心,如此才能把這份互動,正向的循環下去!


3 愛
愛的層面是在乎。你有多在乎一個人,就不會去計算的太多。
通常令人悲劇的是,你以為對方很看重自己,殊不知自己和對方的認知並不能平衡一座天秤。最具體的例子就是上一篇文章-分享的情緒勒索-中,所提到的「你是我的好朋友,你應該會借我吧?」這種以朋友之名行強迫之實。也就是,愛的反面是傷!

這個主題,我選了「皮皮與波西-超級滑板車」。
探討非自願性的分享,在面對衝突時,當下的感受與內在的認識。由圖可以看出,當波西騎滑板車之時,皮皮並非情願。而爆點在於波西連人帶車的摔出去,皮皮的內心有3個層面選擇。
1 系賀!你活該,摔的好!
2 我的滑板車怎麼辦?
3 波西,你還好嗎?
你會選哪一個?!我讓幼稚園的孩子舉手做了選擇,然後就像解讀塔羅牌一樣,不帶對錯,只說明人性 。


4 回饋
回饋講的是當下的感覺。例如做這一件事,感到快樂,那麼下次再進行時,便不會抗拒!快樂會渲染,不用強迫,發自內心的愉悅,就會增強行動力!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,從一種快樂變成各種快樂。那樣的經驗值,是一個人永遠無法體會的實現。相反的,如果分享的結果是留下陰影,例如責備與剝奪,那麼下次要孩子再分享,阻力就大得多,甚至陽奉陰違。

這個主題,我選了「有朋友的感覺真美好」。
藉由慷慨的分享,見識朋友各種層面的感想。獨享有點孤單,而分享將會拓展自己的視野,藉由別人的眼,除了學習新知,更能激發創意,挖掘更多意想不到的樂趣,讓生活更豐富!


5 同理心
其實同理是一種接受別人的選擇與體貼對方內心的感受。社會常常有意無意的對立,特別是喜歡評論。彷彿糾察別人的行為就會顯得自己優越。對這樣的行為,我其實很感冒!而同理心之所以要練習,就是為了客觀的理解別人的動機。只有瞭解才能緩和情感的衝動。

以小朋友借玩具的例子來說明:

1 你不借玩具,真是小氣!-----這就是評論。把不借貼上小氣的標籤。
2 你不借玩具,一定是很珍惜吧!-----這就是同理。理解別人的難處,尊重對方不借的決定。

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,當評論對立,再多的良善也化為怒氣,那是一種玉石俱焚的不理性。

這個主題,我選了「當一天的交通工具」。
這本書我帶了一個句型。「如果我是....,就....。」意謂孩子必需假想自己成為對方的立場,可能就得做哪些事。平常不會做的事情,因為現在是對方,就非做不可。例如「如果我是垃圾車,就要一直收垃圾」垃圾車很臭,但如果自己是收垃圾的人,把自己看成很臭的人還是當成幫大家解決問題的人來的有意義?諸如此類,看到各種交通工具存在的必需,與各行各業的必要。


以上就是我針對每個要點,入班所選讀的繪本。看到這裡,你應該已經發現端倪,分享其實就是與人建立連結的一種途徑!理解這些原素,自然就能觸發分享的行為。倘若倒果為因,沒有解釋就迫使孩子必需分享,恐怕弄巧成拙。那不是分享,不過是無法抵抗的屈服。

四、閒話家常
關於上面愛的主題-皮皮內心的掙扎。我來聊聊班上孩子選擇後的橫批。

1 系賀!摔死你! (小犬選1XD)
選1的人,非常誠實!面對不合理,還要含淚祝福,其實是很殘忍的要求!選1是內心的常態,但行為上不會表態!

2 滑板車怎麼辦?
選2的人,是個有責任感的人!珍惜物品,是一種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體現。

3 波西你還好嗎?!
選3的人,是個重感情的人!富有愛心,對人關懷,是一種善良與溫暖的存在。

讀完應該要群起撻伐,明明選項1是個錯誤,為什麼沒有禁止孩子停止這種思想?看到選擇,下意識作答是人之常情,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所以每個選擇都有存在的必要。說明之前,先來看個例子!



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哆啦A夢 (小叮噹) 裡面的人物,這邊以小夫(阿福) 當範例。假設皮皮是小夫,而波西則代換成不同的角色,隨著人設的改變,選項不再只有唯一!

1 系賀的胖虎(技安)
隱忍胖虎長期的欺壓,對於被搶走也無可奈何的小夫來說,如果胖虎摔車了,簡直蒼天有眼,這就是報應!
2 物品>友情的大雄
一個看不起也不構成威脅的大雄,小夫會認為大雄的存在可有可無,自然會把物品看的比大雄重要。
3 你還好嗎之美少女靜香(宜靜)
靜香漂亮又受歡迎,好好關心一番,提升好感不說,搞不好還能拉近距離,多點紳士風度,合情合理。

童年的回憶頓時變得邪惡又勢利?!每個人的心底其實都住了一個小夫,小夫只是人性的投影。選項只是個煙霧,只有態度因人而異才是現實。面對頻率不同的朋友,選1不無可能。如果不喜歡一個人,還要勉強自己去關心,性格難免淪為虛偽。一視同仁只是口號,而人,生而不平才是世界運作的真理。也因此,我並未糾正也不排斥,而是尊重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喜好。

平等對待是連成人執行都有難度的課題,如果選擇之前,就先亮底牌,制定標準答案,等於是要孩子照單全收我們的期望,斷了他們的思辨。小班的孩子,大部份都已經有意識,保險要選3,但這究竟是出於理解,還是為了安慰大人?從他們狐疑的臉,我感覺迎合的成份多了些。因此我提供不同的見解,想讓他們寬心,選1並不罪惡。

以上為本週的分享,分享的文章總算告一段落。如果你看完這4篇系列文,應該能理解「分享」不容小覷!希望這系列的文章,能讓你有新的體悟,如果你有新的想法,歡迎你留言給我,讓我們一起引導孩子思辨人生的課題。


分享的思考脈絡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