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

[心路] 後果承擔


孩子間的打鬧,時有所聞。在阿犬長大成人以前,我想我的腰,一定會被鍛練的無比柔軟。可能是常常彎,常常被請到學校的緣故。



前一陣子,老師對我說:「媽媽,犬犬今天在學校咬了A,A一直哭,一直哭。」我看了A受傷的照片,想起早些幫孩子洗澡,孩子的背上,被班上同學,用繪本的銳角,砸出一輪瘀血,由於當時,沒有任何人在現場,孩子們也說不出具體的發生原因。即使想去清楚始末,但証據薄弱,我也沒有施力點。除了心疼,也只能心疼,然後繼續擦藥,直到傷口好。而今,換作是我的孩子去咬了人,對方的媽媽看到那個傷,心會是怎樣的痛與怒,我大概都能同理。那一次,我帶著忐忐,與孩子一起面對。

要相信孩子的行為,背後都一個原因支撐。
我相信孩子並不是真心要咬同學,咬出自本能,所以理智斷線,一定是發生了什麼。我請孩子用「演」的,把事情的經過演出來,然後得到事實。A舖床的時候,用頭去撞孩子的棉被袋,鼓鼓的棉被袋瞬間凹陷。孩子嚇了一跳,擔心無法屢行跟媽媽愛惜物品的約定,氣到無法自己,然後本能的攻擊。

我:你一定是很生氣了吧,氣到不知道怎麼辦了吧?」
只見他點點頭,頭是低到不能在低…
我:「雖然他撞你的棉被是不對,但你反擊過頭了,他很痛,而且他的爸爸媽媽看到傷口,心裡會更難過..。你能想想下次他又撞你的棉被袋,你能做什麼嗎?有沒有比咬人更好的方法來阻止他?」
孩子的腦袋大概打結了。



我:「試著用說的,我不喜歡你撞我的棉被袋,停下來!」
與其都是要動口,說比咬還適合阿!
我:「萬一他不停怎麼辦?」
我:「提醒他,你快反擊了,要是他聽完還是要挑釁你,你可以選擇找老師幫忙或是硬碰硬,兩敗俱傷。你覺得哪個身體受到的傷害最小呢?」
在這一刻,他終於選擇要找老師幫忙,然而咬人終究是不對的行為,這個責任還是要面對,於是又花時費力的練習,就算用背的,也要學習如何跟同學和同學的媽媽道歉。

隔天一早,我在校門口等A跟A媽。那天太陽很大,等了40分鐘,望眼還沒有穿,A終於來上學了。一個箭步,攔下他們,拜託A媽,只要10分鐘,請讓孩子向A和您道歉,讓我們把他們的關係做個修復。

犬:「A,因為你撞了我的棉被袋,我很生氣,所以才咬了你,對不起,我下次會用說的。」
犬:「A媽媽,對不起,讓您傷心了。」



這句話,有深層的力量在裡面,除了表達歉意,更重要是為自己發聲。辨解並不容易,澄清需要勇氣!

我:「A,其實犬很喜歡你哦,他只是不喜歡你撞棉被袋的行為,但他還是很喜歡你這個人!」我蹲下來,牽著A的手,一字一句的說,目的就是要傳達阿犬,對事不對人。
我:「A媽媽,孩子是有原因動嘴的,但咬人就是不對,請您給孩子機會,讓他為這件事負責。他從今天起,每天都會幫A上藥,每天都要關心A的傷口,在好之前,孩子將不能再吃任何點心。」感謝A媽媽的通情達理,明白不能吃點心比打的處罰還重。

把藥膏交給老師,準備回家的時候,A媽對我說,其實是他的孩子先動手,所以被咬是活該。我想A媽一定是感受我的誠懇,才願意再和我多說兩句。因為事發前她的臉本來笑笑的,跟老師談完話,突然變得很臭。

有人問我,其實這件事情,笑笑裝痞也就過去了,打鬧真的不用這麼大費周章。我想了想,為什麼要去探究、修補?孩子打鬧需要防線邊界,也就是把人弄出傷口,就是防衛過當,這其實很虧,會讓自己失去對的立場。再者,這個事件裡面,有時候是大人的情緒最難消化。先安撫大人,孩子才有機會再跟對方當朋友。

後記:等老師把藥膏放回書包,已經是一個星期後了。這一個星期,孩子一次點心也沒有吃。經過這番洗禮,孩子還是會跟同學打打鬧鬧,但是沒有再張嘴咬人了,也就是攻擊的力道變小了。阿...先求有,再求好。感覺日後,也許我能出一本歪腰血淚回憶錄了。冏...一起加油吧,偉大的媽媽們!


註:
圖-大衛.夏儂,小毛繪本系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