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
[心路] 那會怎麼樣
犬太郎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。
雖然他的腦袋不怎麼靈光,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來有在動。
2019-12-2020-01這段日子,鬼打又撞牆。
有很高的機率,我是第一個接他,最後一個走。
你一定會問,為什麼會最後一個走?
因為有時候我必須接住老師的無助與失去耐性。
當條列式的告知孩子的失序與充滿挑釁,除了紅耳根,就是回家進行再教育。
當「前因-行為-後果」導入,再搭配妙趣橫生的支線拆解。某日在學校,孩子在老師諄諄善誘下,脫口說出:「如果我不聽話,那會怎麼樣呢?」感覺老師胸膛澎湃,氣結攻心:「這孩子不只不受教,居然還敢出言忤逆!!
屁孩終歸是屁孩,但我卻喜出望外!
「那會怎麼樣?」這句聽起來有點討厭但實質上卻是一句盤算。
聽了老師的怎麼樣,就可以去計算這個後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範圍。如果承擔不起,眼下的配合是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?如果對著幹,自己吃虧不說,連帶影響後面的權益,得不償失!
說個例子。
師:犬仔,請你站起來。
犬:如果我要坐下來,會怎麼樣呢?
師:........
方案A
你就$%%^^&,然後$%^&^,接著%^&&
--這個東西就是站著聽老師訓話,沒別的了。
方案B
我會找你媽告狀,然後沒收點心。
-- 1 思考的點,跟媽媽告狀後,我會發生什麼事?
-- 2 我有很想吃那個點心嗎?
有很多的說法,都要求「服從性」。
服從性是一件好事,因為服從了,異議少了,要教的東西就容易吸收,而且會減少麻煩,存活率高。但這麼好用的方法有沒有副作用?有。容易忘記思考,容易被植入觀念。當我們對說法照單全收,就會以為質疑是很多餘的事。然而生活上很多事情都值得質疑。質疑是思考的起點。
教育這條路,本來就沒有一定的路徑。所以我想試著繞遠路而行,即便最後的做法是服從,我要孩子自己選擇服從,而不是被迫服從。
雖然老師會頭痛,覺得孩子難以管教。但我仍堅信教育要花時間累積。老師訂的規矩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,明確的知道什麼該做與不該做,是如此理所當然。然而要反問的是,為什麼不該做?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?我花了大半年在教「後果承擔」,至今還在學,學得慢沒有關係,唯有實戰去碰撞才能意會什麼是承擔。如果承擔不起,一開始就沒有開啟戰場的必要。
小犬天生固執,脾氣爆,一旦接受了某種觀念,就不容易鬆動,所以我仍希望他能理解規則不是不能打破,但如果理解了規則的必要,在遵守的過程較會心甘情願。
至今,我還是蠻容易被老師留下來的,雖然麻煩,但我還是沒打算抄捷徑(打罵)。我的兒子阿,如果有一天你看到這一篇文章,你要知道,你還年輕,年輕的可貴在於擁有犯錯的權利,知道事情的底限,來日你會更懂規矩的意義。我會好好的鍛練心臟,陪你長大!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