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[素材] 自製桌遊 - 金礦山

教具對孩子來說,一直是階段性的。隨著不同的年紀,孩子要具備的能力也日漸差異。寫過小班跟中班教具的剁手清單後,大班的日常,我做了很大的調整。有了教具操作的基礎訓練打底,是該進化把階段推到較難的高端思考練習。

今天要分享的手作遊戲-金礦山,堪稱嘔心瀝血之作!是一款結合了視覺廣度、路徑思考、方案選擇、受挫力及情緒梳理這五個區塊為練習主軸。這些練習都是特生的爆點,稍不如意,大概就是翻桌崩潰,所以適合大班以上的孩子來練習!

一、材料準備

 1、4色(30mm)的圓點貼各1、市售情緒貼紙多張

2、看順眼的A4卡紙4張

3、各式喜歡的卡通圖案

4、公仔5隻 

5、空白骰子1顆

6、方塊積木4色約5-8顆

7、奇異筆1隻


二、棋盤設計

1 先拼接4張色卡,變成大張地圖

2 在色卡4角,黏上自己喜歡的圖案,作為角色起始點。

例:這邊是把用剩的信封,剪下喜歡的圖案作為立基點。

3 中間需舖設惡魔路線。

例:星巴客的杯套裁剪 (你發現我很愛拾荒了嗎?!)

4 大圓點貼任意散佈貼在各個位置,設為積木放置點

5 情緒貼紙再隨意貼到棋盤

6 奇異筆畫上各區路徑

7 骰子六面分別畫上:惡魔、暫停、全員進3格、數字1~3

完成後示意圖:


三、遊戲規則:

1、骰子代表步數與指令。

骰到惡魔,則惡魔前進一格。

骰到數字,代表前進步數

骰到all3,表示全部前進三格

骰到stop,暫停一回合。

2、玩家要先決定收集的積木色為何,在惡魔到達終點前,需把指定色的積木收集完成並走到中間女神位置,即完成任務!


四、變通玩法:

玩法1、基本玩法-合作收集

兩人合力收集指定色積木!

玩法2、基本玩法-比賽收集

兩人競爭收集,看誰先達成任務。

(若孩子的勝負心過強,先從合作玩法開始。)

玩法3、捷徑的兩難:

走到附近有小朋友的圖,要去判斷路過還是不要路過。

例如,你停在紅色點,丟出的骰子數假設是3,可以擇走紅臉譜(往上)與小朋友(往右)及藍點路線(往下)。

兩難來了,如果要經過小朋友,惡魔必需走一步。反之,需繞路前進。

玩法4、臉譜限定:(見上圖)

根據走到的臉譜,做出一樣的表情!

此法可以活絡遊戲氣氛!

玩法5、生氣說出來: (見上圖)

走到紅臉生氣臉譜(臉是紅色),需說明曾經讓自己生氣的事件。

為什麼要講生氣?因為生氣是特生日常最容易發生的事,好舉例,又可以順便梳理,大人也能藉此瞭解孩子在意的點。


五、遊戲目標:

隨著玩法多變,練到不同核心項目。

1、合作關係:

任何路線,都需跟對方討論,需要大量的口語。

一開始甚至可以提供「讓點」,讓兩人互相幫助完成目標。

2、競爭關係:

吃觀察力。觀察自己也觀察對方的動態,把心態拓展到自己以外的人事物。

3、引發動機:

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,作為起動第一步。

可以選擇2~3種公仔隨時替換。

這款桌遊玩過幾次後,因有難度的緣故,孩子會較易提不起勁,這時換上他在意的角色,立刻重燃熱情,再戰一回合!

4、視覺廣度:

整張地圖攤開,就是要眼睛搜索範圍變大。

5、路徑思考:

怎麼走才是最有利的路線,牽涉到後設動機的練習。

6、方案選擇:

玩法3,需要觀察惡魔目前的位置,作出最佳判斷。不是看到就繞路,也不是為了貪快就讓步。對於衝動的孩子,有很大的抑制效果。

7、受挫力:

自己輸跟大家一起輸的態度觀察

8、情緒認知:

孩子說出事件,再從旁補充,表面跟內在情緒,拓展情緒廣度。

9、情緒表達:

讓孩子口說事件,觀察孩子表達能力。


這些目標設計主要針對孩子較弱的點去練習。製作初期,除了腦洞大開120%, 心裡更是難掩激動!寫了這麼久的文章,終於要進攻特生的核心-思考僵化!而這款遊戲就是要挑戰鬆動這件事!


六、閒話家常:

這款遊戲的製作靈感來自-Buzz。但玩法完全顛覆!

我曾經是個教具狂熱者,但只是曾經 (笑)。 學齡前要忙的事情很多,看孩子越久,就深知還有多少洞要補。比起早療一開始的毫無頭緒,到現在信手捻來,時間絕對是最貴的資源!所以我不再盲目的做教具,只針對兩種情況自己製做。

1 、製作簡單,不太耗時。

2、想練習的方向,市面上沒有販售類似的教具。

也就是練習的目標,如果能買得到,那就花錢省事賺時間。要是找不到,也別花時間找了,認份自己做就是了。

既然要花時間手作桌遊,不能只玩一兩次就拜拜,一定要多玩幾次才能把時間的成本賺回來!藉由擴充目標,每換一個玩法,目標就改變來增長遊戲壽命。除了打破孩子只有一種玩法的刻板印像,更親身示範多種可能性供其選擇。

挑戰鬆動的同時,爆點是常態!對特生而言,燒腦是痛苦的事,所以思考除了直線還是直線。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一步一步慢慢來!

這款遊戲,玩的節奏並不快,建議抓30分鐘以上。所以讓我們慢慢來,多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,慢慢煲愛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