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動早療之路,我的人生有了很大轉變。買玩具變成買教具,開車變成騎車…,我有一種感覺,覺得孩子是我的專案,結案的時間用一生來算。
就在某天,我的老毛病又犯,車很順的溜進像自家廚房的書店。很想剁手,只是很想,沒有剁。一位阿嬤突然對我說:「小賊,哇阿孫3歲了,哩烏好看A書某?」顯然,我熟門熟路的行徑,被她當作是個店員。她指著滿是文字的書,問我合適嗎?接著開始對我說明源由,她的媳婦是外配,對中文較不熟悉,這位阿嬤滿是焦慮,一把拿起了小百科,顯然覺得這種字多的小書,CP值較高。
眼前的她,想必也是鼓起勇氣,否則怎麼願意對一個外人交待細節。瞭解阿嬤家中現有的書目,我推薦了幾款自己都有買的書,再附送自己覺得好玩的遊戲給阿嬤參考,跟她確認再三,方法記得了嗎?她笑笑的說記得了,然後開心的就拿起書去結帳。
阿嬤的身上,有他自己人生的課題。從兒子結婚生子的這種該獨立自主的事,她還得事必躬親。已經是一個阿嬤,卻還得身兼母職的照顧孫子,佈滿皺紋的顫抖,她認為書是給會讀書的人教的。深怕兒孫走她的路,要讀書才有前途,說到這,她的臉泛起無奈。
聽著她的話,想著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擠出安慰,因為她的價值觀和我的三觀相抵,說什麼都不對,思來想去,也只能朝我們共通點-買書-這個行為,表示我們在意孩子的教育。我們在意孩子的養成,我們認為知識值得投資,我們正在做一樣的事-愛孩子。
我覺得3歲的孩子,還是吃愛的年紀,學習科普什麼的就放後頭一點。只要覺得聽別人講故事是一種享受,看著大人努力唸字的樣子,感受其中的連結與愛的傳遞就是最好的陪伴。這麼小的孩子養成習慣遠比讀進多少內容來得重要。阿嬤有很深的恐懼,正因她的一生難以回朔,所以拼了命的掙扎,想逃離宿命的輪迴。這麼辛苦的人生,她不要再重來一遍,即使是看著別人演。阿嬤的身上隱隱揹著不是自己的責任,人我界限,他模糊了焦點。
對我們國家的文化來說,媳婦有很大的機率矮人一截,再加上又是外配,肯定很難兩情相悅,比較可能的是時間到了,湊合湊對。要承認自己的軟弱很難,指別人的不是比較快。而教子不力這個黑鍋可得揹好揹滿,才不負「媳婦」這個職位。素未謀面的媳婦此時不知在哪裡打著噴嚏,皺著眉頭吧?!
我的腦洞很大,延著,伸著,就到這個三歲孩子身上。將來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母親的文化與父親的背景不同吧?!聽著口音差異極大的越南腔,會不會4歲就要做構音矯正呢?文化的差異,隔代的教養,在兒童的發展上,有很高的機率變成遲緩。沒有一定的規則可以依賴,三歲還能怎麼期待學會判斷?除了混亂還是混亂。
再說孩子的爸吧,如果習慣老母親的便利,那就難以養成獨當一面的責任心,漸漸的,他就忘記長大,忘記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。這些年,也就是長了年紀。也只有年紀了。
騎車回家的路上,我為自己的推論感到武斷。這麼短的片面,沒有跟他們真正相處過,拿什麼來臆測?心裡歉疚著,失禮了。幾個反省,讓我回到自己。
我曾經覺得自己很苦,拼了命,衝破頭,覺得上天給的任務太悲悽,這麼肉雞的性格,哪能禁得起長期抗戰?轉眼就快來到5月,我早療快滿2年了。2年還只是個開端,卻也不是新手村的菜B。挺過來了呢!我以為會死的抗拒,想不到現在還好好的呼吸著。就算過程充滿波折,事實是沒倒就是沒倒!
生命會有轉變,難以接受到坦然面對,這種三溫暖的心境,如果沒有真的生到特殊兒,就只能聽卻難以意會。畢竟不管有多痛,只要不是痛自己,也只能用「感覺很痛」來帶過。阿..就是這樣,我以為的痛,也就是自以為著,對別人來說,不過就是輕巧的過度緊張,沒有那麼嚴重。但是我痛著阿,著急阿,焦慮阿,這種真實的不安,像海嘯一樣的,隔些時日就吞蝕心裡的平靜。
挫折的打擊深度,反應出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力。如果只是個局外人,稍不小心,很容易就因為輕佻的言論傷到人。因為孩子太火星,所以常常落入「你兒子看起來好好的」這種片面的武斷。這些人沒有看過早療前的他,只看過早療後的他,就斷定我忋人憂天。這種情況還越來越常見,常常是手冊拿了出來,才讓這些人啞口無言。這些人笑我小題大作,但總不會懷疑心智科醫師的智商。小子一定是進步了!也是,就因為進步,才讓人難以相信!
今後的課題,除了學習當孩子的後援,也要學習理解他人的不理解,才能淡化那些刺耳,無心的惡意讓人難過,多餘的辯解有時只會招來更多的脣槍舌戰。我還要多修練,才能把那些武斷變成養份,茁壯心志。微笑這張卡,不是只能發好人,有時更能終止聊天。
哦,對了,事後店員問我,以後要不要來店裡兼職XD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!(笑)
或許我有銷售的天份也說不定(大笑)。
對我們國家的文化來說,媳婦有很大的機率矮人一截,再加上又是外配,肯定很難兩情相悅,比較可能的是時間到了,湊合湊對。要承認自己的軟弱很難,指別人的不是比較快。而教子不力這個黑鍋可得揹好揹滿,才不負「媳婦」這個職位。素未謀面的媳婦此時不知在哪裡打著噴嚏,皺著眉頭吧?!
我的腦洞很大,延著,伸著,就到這個三歲孩子身上。將來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母親的文化與父親的背景不同吧?!聽著口音差異極大的越南腔,會不會4歲就要做構音矯正呢?文化的差異,隔代的教養,在兒童的發展上,有很高的機率變成遲緩。沒有一定的規則可以依賴,三歲還能怎麼期待學會判斷?除了混亂還是混亂。
再說孩子的爸吧,如果習慣老母親的便利,那就難以養成獨當一面的責任心,漸漸的,他就忘記長大,忘記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。這些年,也就是長了年紀。也只有年紀了。
騎車回家的路上,我為自己的推論感到武斷。這麼短的片面,沒有跟他們真正相處過,拿什麼來臆測?心裡歉疚著,失禮了。幾個反省,讓我回到自己。
我曾經覺得自己很苦,拼了命,衝破頭,覺得上天給的任務太悲悽,這麼肉雞的性格,哪能禁得起長期抗戰?轉眼就快來到5月,我早療快滿2年了。2年還只是個開端,卻也不是新手村的菜B。挺過來了呢!我以為會死的抗拒,想不到現在還好好的呼吸著。就算過程充滿波折,事實是沒倒就是沒倒!
生命會有轉變,難以接受到坦然面對,這種三溫暖的心境,如果沒有真的生到特殊兒,就只能聽卻難以意會。畢竟不管有多痛,只要不是痛自己,也只能用「感覺很痛」來帶過。阿..就是這樣,我以為的痛,也就是自以為著,對別人來說,不過就是輕巧的過度緊張,沒有那麼嚴重。但是我痛著阿,著急阿,焦慮阿,這種真實的不安,像海嘯一樣的,隔些時日就吞蝕心裡的平靜。
挫折的打擊深度,反應出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力。如果只是個局外人,稍不小心,很容易就因為輕佻的言論傷到人。因為孩子太火星,所以常常落入「你兒子看起來好好的」這種片面的武斷。這些人沒有看過早療前的他,只看過早療後的他,就斷定我忋人憂天。這種情況還越來越常見,常常是手冊拿了出來,才讓這些人啞口無言。這些人笑我小題大作,但總不會懷疑心智科醫師的智商。小子一定是進步了!也是,就因為進步,才讓人難以相信!
今後的課題,除了學習當孩子的後援,也要學習理解他人的不理解,才能淡化那些刺耳,無心的惡意讓人難過,多餘的辯解有時只會招來更多的脣槍舌戰。我還要多修練,才能把那些武斷變成養份,茁壯心志。微笑這張卡,不是只能發好人,有時更能終止聊天。
哦,對了,事後店員問我,以後要不要來店裡兼職XD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!(笑)
或許我有銷售的天份也說不定(大笑)。
這真的也是我和小孩在早療路上的心聲~~超級貼切的~~~ 然後生活中也已經習慣了(FOR外人的眼光)~~~~~
回覆刪除謝謝您留言給我!身為特生家長,要比一般家長承受得多很多...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