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

[心路] 生而孤獨


生而孤獨,是我看著班群體照片,第一時間所能擠出的字。儘管我拼了命努力,幫上的部份還是很有限。他渴望人群,期待被接納,卻因拙劣的社交技巧,雖然得到想要的關注,而回饋卻是鄙視與厭惡,就像初期的「火影忍者」主人公-漩渦鳴人一樣。

鳴人體內的九尾狐就像孩子先天特質,令人排斥與畏懼。慶幸小犬沒有父母雙亡,好險我還活著,還有陪伴的力量。雖然他難免痛苦,但至少還有雙眼睛期待他長大。他並不是回到家只能吃泡麵,起碼還有個人關心,陪他說話。即使陪他的人總是自說自話。

孩子的中班幼兒園生活即將劃下句點,他從初始的期待變成拖沓。就算早餐是視如生命的豆漿與肉包,那又怎樣,他寧可晚點上學。當食物已經無法安慰,學校相對生無可戀。


這兩個星期,最常聽到老師告訴我,孩子在學校如何失控尖叫與動手打人....心理師說:「給孩子時間,他正在與內在拉扯,有很多糾結,不是一時半刻能解。」治療師說:「為什麼學校老師的說法與我認識的孩子像是不同的人。究竟他在學校過的如何?他又經歷了什麼?為什麼學校的老師只能放任,是不是沒有樹立威嚴?」我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烏龜,揹著重重的罪惡,徬徨的無法跨出方向,滿頭的黑人問號,到底哪裡才是對的地方。

這天,老師又告訴我:「媽媽,他在學校莫名其妙打人,然後阿,他鞋櫃前面一攤水,不知怎麼了,他就衝進教室裡面,打了一票人,打那些他認為可能是兇手的人...」
啪噠啪噠,我的腦袋瞬間被轟炸,什麼!這次是一票人阿...冏,剩沒幾天要轉學了,這小子到底還是闖禍了。

與心理老師討論孩子的狀況,老師表示,孩子目前分不清楚「不小心」和「故意」的差別,這很吃「表情」的非語言訊息。偏偏注視是孩子的罩門,所以在自動忽略的前提下,先打再說。

這個打是對事情的不如意,還有反應在學校,可能有某些聰明的同學會捉弄他。因為他不是全打,他是挑特定的人打。我的孩子在特生屬於那種急躁型,情緒反應很大,會爆跳如雷的那種,曾經跟孩子一同上治療課的同學,就說出「他生氣的臉很像猴子屁股」,然後激怒,再驗証孩子生氣的反應。

所以鞋櫃前一攤水,可能真的是不小心水倒了,但也不能排除人為可能的機率。每當我想進一步求証,孩子打哪些人,平常那些孩子是什麼樣的個性時,總被草草交待,話題繞回孩子的不受教,跟課堂上帶來的困擾。那一瞬間,我明白孩子的孤獨,在學校沒有人可以依賴的孤獨。

大家只聚焦在孩子的失控,沒有人想瞭解孩子的動機。
為了解問題,我開始大規模的記錄並統計。這個過程不僅讓我知道孩子喜歡的朋友類型,跟隨的遊戲項目,最重要的是知道別人怎麼對他說話。


方法如下
1 先瞭解學校有哪些玩具項目,如果可以拍照,課後去拍回來。
2 每天下課去詢問,今天遊戲時間,看了哪些小朋友玩遊戲,如果不知道,就上照片給孩子指認。
3 玩的是哪些玩具呢?上照片讓孩子辨視,增加正確率。
4 詢問有加入嗎?為什麼?
5 如果沒有加入,為什麼?他們說了哪些話?

我們每天做這件事,除了知道班上哪些同學很溫馴,哪些同學很皮,還有什麼玩具最熱門,而我最需要清楚的-哪些人視孩子如洪水猛獸,直接把厭惡放臉上。

由於孩子處在混齡的班級,心智弱不說,別人家的孩子也只是孩子,所以沒有必要包容,看不順眼時,就是如實反應

「OO說我是討厭鬼,怎麼不轉學」
「OO說我很笨」
「OO說我很吵」
「OO今天罵我快滾,再不走要揍我」
「OO不讓我加入,還動手推了我」

「老師很兇…」
「老師很生氣的說…」


……當你聽到孩子一臉純真,毫無心機的如實轉達,心會不會撕裂?

痛歸痛,還是要去練習阿
針對孩子的痛,我們每天練習說話,即使是背句子,也要說到順,雖然成效有限,但只要偶而成功加入一起玩遊戲,在倒數的日子裡,至少痛少一點的過完這學期。

閒話家常:
人際關係這關是很難打的魔王關。
這些如蛇一般的話語,在在讓孩子對於上學感到拖拉。
孩子們是如此敏感,當老師對特生不再有耐性,那種氛圍會把班級塑造成「對某人的不友善可以默許」。反正特生平常的觀感也差,先入為主的就是他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。

心傷也痛,但孩子現階段的確在某些行為上讓人感到厭惡。
擦擦眼淚,牽牽孩子,我們再去下一個地方,願那個地方能有接納你的人在。


後記:2021/07
約莫上小學前,孩子沒來由的對我說:「媽媽,以前我好討厭OO幼稚園,那裡的老師對我好兇,所以我討厭上學。」
當下震撼,孩子當年沒有辦法說出口的傷,在認知進步後,能如實的說出感受。他不是沒有感覺,他當年只是說不出來,就算傷口結了痂,痛楚仍像那一頁揮不去的記憶存在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回答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義務...